三十年前上公厕:大家蹲在一起都聊什么
说说那个消失了的行业——三十年前上公厕发生的事 三十年前,整个中国都没有独立卫生间的概念。自己家里能有厕所?简直天方夜谭! 那时候的厕所都是公用的,要么以院子为单位共用一个厕所,要么以胡同为单位共用一个厕所。南方人家里会有马桶应急,北方水源紧张,连马桶也没有,无论春夏秋冬,要想解决大小便都要去公厕。 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一个低贱而尊贵的职业——掏粪工。说他低贱是因为每天跟粪便打交道,说他高贵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他,看似不起眼,没有了他们生活马上陷入尴尬。北方的公厕都是旱厕,没有水冲洗,全靠掏粪工人定期来掏厕所,用大勺将茅坑里的大粪瓢出来倒进粪桶,再将粪桶里的大粪倒进粪车,粪车统一拉到化粪场。整个城市的排泄物就靠掏粪工双手来净化。公厕必须设在街边、院边这些宽敞的地方,好进出,方便作业。而环卫工人是得罪不起的,他要是不爽,能把整个厕所弄得粪汁满地、其臭无比,用多少炉灰盖上都掩不住那股味。 或者很多天不来掏粪,厕所无处下脚,臭不可闻;或者在早晨掏厕所时慢悠悠的,让等着上厕所的急的跳脚,憋出内伤。 所以,北方的公厕都是很辽阔的,至少十个蹲位,多的有几十个蹲位。这种大公厕就像一个沙龙,街坊四邻经常在这个小空间相聚,交流信息、闲话家常不可避免。那时候的人没有隐私,跟大家都去公厕解决个人问题有直接原因。公厕和澡堂,这两个地方一去,再清高脱俗的人也要展示凡人的一面,向世俗低下尊贵的头。 那时候厕所的蹲位也没有屏风和围墙,一坑挨着一坑,大家露着屁股蹲在一起,话题自然多几分直白和人性。谁家媳妇好吃懒做,谁在单位作风不好,谁家中午吃饺子谁家中午吃面条,各种细枝末节、蜚短流长,伴随着排泄的酣畅倾泻而下,知无不言,亲密知心。虽然有传播八卦的嫌疑,但充满着市井的热闹和生活的亲密。 现在的住宅小区,水电齐全、厨卫方便,门禁森严,各自独立,家家户户可以做到老死不相往来。人与人像两个星球的生物。小区刻意设置活动站、会所,但参与的人寥寥无几。认识朋友反而要靠社交软件。 三十年前的公厕虽然落后、脏乱,但那时候人与人没有距离、没有戒备,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视线里,每个人都有一份守望相助的责任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