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168|回复: 7

[转贴] 重庆"最牛钉子户"已拆除完毕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7-4-3 06:3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
  
    重庆对拆迁“钉子户”房屋实施拆除 吴苹夫妇的房屋已经拆完。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拆迁“钉子户”吴苹夫妇与开发商达成和解后,2日19时左右,重庆市九龙坡区开始对拆迁“钉子户”的房屋实施拆除,截至记者发稿时,吴苹夫妇的房屋已经拆完。新华社记者周衡义摄  >>更多现场图片



[ 本帖最后由 image 于 2007-4-3 06:36 编辑 ]
楼主热帖
 楼主| 发表于 2007-4-3 06:35 | 显示全部楼层




    4月2日晚,重庆市九龙坡区拆迁“钉子户”吴苹夫妇的房屋房顶已被拆除。当日,重庆市九龙坡区拆迁“钉子户”吴苹夫妇与开发商达成和解,吴苹夫妇同意接受易地实物安置,并自愿搬迁。     新华社记者周衡义摄
    4月2日晚,重庆市九龙坡区拆迁“钉子户”吴苹夫妇的房屋开始拆除。当日,重庆市九龙坡区拆迁“钉子户”吴苹夫妇与开发商达成和解,吴苹夫妇同意接受易地实物安置,并自愿搬迁。     新华社记者周衡义摄
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7-4-3 06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



    4月2日晚,重庆市九龙坡区拆迁“钉子户”吴苹夫妇的房屋开始拆除。当日,重庆市九龙坡区拆迁“钉子户”吴苹夫妇与开发商达成和解,吴苹夫妇同意接受易地实物安置,并自愿搬迁。     新华社记者周衡义摄

发表于 2007-4-3 06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终于结束了
 楼主| 发表于 2007-4-3 07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钉子户和解收场 政府克制处理模式成范本


倍受世人关注的重庆杨家坪鹤兴路旧城改造项目拆迁纠纷——“最牛钉子户”建筑物拆除工作今晚7时开始施工。22时39分,“最牛钉子户”建筑物轰然倒塌。至此,重庆杨家坪鹤兴路旧城改造项目拆迁纠纷告一段落。
针对这一海内外关注的事件,有媒体刊发分析认为,在《物权法》通过后,在重庆钉子户事件中政府的克制及处理模式,极可能成为未来解决类似事件的比照模式。
三年的拆迁及十数天的“孤岛”抗争引起海内外媒体极度关注,杨家坪工地现场最多曾聚集上百家媒体,工地门口甚至成为“民主论坛”。但令人意外的是,不管是高层或地方政府,都展现了少有的克制,没有强行拆迁,也让传媒大篇幅报道,在在显示有意藉此让民众畅谈及学习如何保护个人私产。
整体来说,重庆钉子户事件从一开始到最后,政府的处理模式可说分“三步走”。
第一步,让舆论及民众参与事件讨论,地方政府出招说明,形成一种意见比较效应。意见经多元化筛选后,便能去芜存菁,强化民意认同。吴苹开始诉诸媒体时,地方政府并未干涉,除显示地方政府胸有成竹外,也能博得形象。
第二步,在民意达到一定宣泄程度及事件延展效应达成后,地方政府开始使出最终手段,以便为最后解决问题做准备。
第三步,在没有传媒“每日一报”压力后,政府释出愿意妥协的呼声,自然也做好部分让步的准备,有点类似“引君入瓮”招数。从今天人民网的消息来看,杨氏夫妇同意“异地换屋”,自然背后也隐藏双方妥协的“暗盘”。按常理估算,很可能开发商再多拿出补偿费补偿吴苹,但不若吴苹要求的高,可能在三百万之谱。但由于“暗盘”可能影响其他拆迁户权益,预料部份交易不会对外说明。
有学者说得明白,“钉子户”出现,一定程度表明了政府的进步。从解决重庆钉子户一事看来,胡温政府的确表现一种开明及克制的形象,无疑是种进步。而地方政府在执行拆迁过程,更学会了“迂回”策略,开始懂得控制及引导传媒,这都不是过去动不动就强制拆迁及逮人可以相比拟的,自然亦是进步。
只不过,重点还在民众私有财产是否能有效保障,《物权法》能否更确切厘清“公共利益”及“私人利益”的边界。如果这两点做不到,各地还是会一再重演“重庆最牛钉子户”事件。吴苹及杨武的抗争成为拆迁故事中的经典事例,也为民众争取权益创造新的里程碑。
发表于 2007-4-3 07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赔了多少?
发表于 2007-4-3 07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闹剧终于结束了
发表于 2007-4-3 08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做钉子户,关键还是要媒体的介入,现在媒体的曝光程度已经比以前提高不少了,其实上海在拆迁方面有过事故,只是媒体不敢曝光而已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奉贤部落-奉贤人自己的网络家园

GMT+8, 2024-6-1 08:31 , Processed in 0.054092 second(s), 9 queries , Gzip On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