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忘记密码
查看: 1796|回复: 0

[转贴] 奉城高桥村是外来人口倒挂村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6-9-25 20:2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
x

记奉贤区奉城镇高桥村党总支书记王晓峰
解放网 2016-09-25 13:41



图说:王晓峰和务工人员。资料图

【新民晚报·新民网】自从23岁那年从部队转业到奉城镇高桥村工作,王晓峰就没有离开过这方小天地。19年来,王晓峰在高桥村用真情实感,唤醒沉睡的乡里乡情;用创新与担当,回应着“遍地鸡毛”的群众小事、琐事;用务实清廉,肩负起一个党员干部的使命和责任。

关爱“新村民”的贴心人

奉城镇高桥村是奉贤区典型的外来人口倒挂村,全村户籍人口1400人,外来务工人员却有8200多人,是户籍人口的5倍多,给村里环境卫生、治安管理等工作带来了较大隐患,也给村支书王晓峰带来新的挑战。王晓峰和村委班子达成了共识:把创新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作为加强社会治理的“突破口”。

一次偶然的机会,王晓峰打听到安徽六安人张明好是老党员,在打工者中很有威望,他曾做过村主任,是位老党员,于是上门与他促膝谈心,让老张倍感亲切。闲聊间王晓峰又向老张讨教起创新外来人员管理的想法,老张表示,许多干部出面管理效果不一定好的小矛盾,老乡出面一管一个准。

这一建议让王晓峰深受启发,2012年9月,高桥村率先成立来奉(奉贤)人员党支部和来奉人员管委会,张明好被选为党支部副书记和管委会副主任,这个举措让高桥村的“新村民”有了“身份”有了归属,党员有了家,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也随之增强了。这种自治形式,因为语言通、习惯通、情感通,老乡、亲戚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凝聚力,管理起来事半功倍,很多“新村民”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大都能在“家”中便能得到顺利的疏导和化解。几年来,高桥村治安案件直线下降,连续保持了“零上访”,新老村民和谐相处,高桥村成为了“新村民”安居乐业的温暖港湾。2015年,高桥村获得第六批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称号,这是上海市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家村级单位。

壮大村级经济的开路人

2002年起,王晓峰带领村两委班子通过广泛调研和论证,果断决定:建造2.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,招商引资、筑巢引凤;以饱满的热情、优质的服务和实惠的政策吸引企业入驻。

村里的艾格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有200多名员工的企业。随着职工增多,用餐成为一大难题。小食堂无法满足需求,公司便在外面订客饭,但是冬天菜凉夏天菜黄,甚至还要担心食品安全。王晓峰得知情况后,就在村里办起了一个“企业食堂”,专供高桥村企业员工。企业食堂饭菜可口,价格低廉,企业职工享受到了高桥村给予的实惠。企业老板们深知,这个“企业食堂”不营利,完全是为了企业稳定员工,他们心存感激。

真心的付出引来了38家企业落户高桥村。如何为企业提供更贴心的服务?村委会组建了4个企业联合党支部。在党支部的促动下,许多企业建起了图书室,举办各类讲座,职工才艺展示、体育比赛也活跃地开展起来,职工脸上洋溢着笑容。

创新社会治理的领头人

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,王晓峰不忘加大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,想方设法改善民生。改扩建村主干道;对200多户村民的房屋实施穿衣戴帽工程;建设高桥村摊位疏导点;将黑臭河浜整体改建为600多平方米的花园。高桥村还出资200多万元,修建家风广场、文化长廊和新农村建设墙画小景等阵地,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”内化于心、外显于行,引导村民形成好家风、好乡风、好民风。

2014年,高桥村作为奉贤区首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,率先开展“破冰”之旅。从试点方案的出台、经济合作社的成立到股权的确认、股金的分配,无不凝聚着王晓峰的智慧和心血。2015年2月6日,首批120多万元股金成堆摆放在会议室讲台上,股金按额分配到村民手中,全场欢声雷动。村民们都说:“有王书记当我们这个家,我们放心。”

王晓峰说:“村书记虽然官不大,但责任重大,就是要为百姓谋福利,为村民当好这个家。”如今,王晓峰书记走在村内,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会热情地道一句“王书记好”,这是村民对他发自内心的认可。(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)


楼主热帖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